药师经真言网
标题

佛说梵网经直解卷第三

来源:药师经真言网作者:寂光时间:2019-06-25 18:10:11
○二明十行义(二) 初标牒问辞 二正解其义。○初标牒问辞。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问长养十心者。此牒问诫听。许说十行修进地位观行之义。○二正解其义(十)。

佛说梵网经直解卷第三

○二明十行义(二) 初标牒问辞 二正解其义。

○初标牒问辞。

卢舍那佛言。千佛谛听。汝先问长养十心者。

此牒问诫听。许说十行修进地位观行之义。

○二正解其义(十)。

○初释慈心位。

若佛子。常行慈心。生乐因已。于无我智中乐相应观。入法受想行识。色等大法中。无生。无住。无灭。如幻。如化。如如无二故。一切修行成法轮。化被一切。能生正信。不由魔教。亦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非实。非善恶果。解空体性三昧。

此释慈心之义。于四无量心中。即慈无量行也。别经名欢喜行。谓入法界。不为邪动故也。常行慈心。至得慈乐果一节。正明佛子慈无量心体用观行之义。前十住修十度。为被自利。以能自利。后利人也。此修十种利他法行。饶益众生。又前十住位人。发心修行。即以檀波罗蜜为首。此十行人。接物利生。以慈为本。是故常行慈心。慈有三种。一者。有情缘慈。谓佛菩萨。观诸众生。犹如赤子。运大慈心而弘济之。令其皆得受安乐故。二者。观法缘慈。谓诸菩萨。观一切法。皆从因缘和合而生。了无自性。运大慈心以弘济之。令其皆得受安乐故。三者。无缘大慈。谓诸菩萨。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于一切众生。自然各各获利益故。菩萨如是恒常修此三种慈心。使诸众生获离苦得乐之因。故云常行慈心。生乐因已。于无我智中乐相应观者。此正释上三种慈也。其无我智。即根本智。于此智中。观诸众生。实无苦境。本来自乐。是故自乐乐他。皆以此智。是所谓相应也。入法受想行识。色等大法中者。释承乐相应义。入。即能入观行。法。即所入观法。受想行识。即心蕴法。菩萨繇入观时。以观五蕴身心。四大法中。本无生住异灭法相。如幻如化。一切皆空。本来平等。以如如无二故。所谓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即有情缘慈义。一切修行成法轮者。谓此菩萨。修行六度万行。无非成就大法。自利利他。故先修行种种妙行。成就无上法轮。用以自利。而又化被一切众生。能生正信。不繇外道邪魔所教。既得正信。不受魔教。是获离苦得乐之因也。即法缘慈义。亦能使一切众生。得慈乐果。不但令得乐因而已。亦能使诸众生。乘此乐因。得至无上菩提觉法之乐。无余涅槃寂灭之乐果也。即无缘慈义。非实。非善恶果等者。结示观体照用之义。所得慈乐果者。非权小实法。亦非人天善恶有漏因果。是何等果。是如如智所解。是如如理所空。空解之中。体性平等之道。以此平等体性三昧。自乐乐人。如是修慈。是真佛子慈无量心之体用观行也。

○二释悲心位。

若佛子。以悲。空空无相。悲缘行道。自灭一切苦。于一切众生。无量苦中生智。不杀生缘。不杀法缘。不着我缘。故常行不杀。不盗。不淫。而一切众生不恼发菩提心者。于空见一切法如实相。种性行中。生道智心。于六亲六怨。亲怨三品中与上乐智。上怨缘中九品得乐果。空现时。自身他一切众生。平等一乐。起大悲。

此释悲心之义。即悲无量行也。别经名饶益行。谓常化众生。使得法利故。以悲。空空无相。至发菩提心者一节。正明悲无量心体用观行之义。即有情缘悲也。言以悲者。以大用也。上位慈能与乐。然而众生现在苦中。必须离苦。方能得乐。是故佛子。恒用悲心。令诸众生。离苦得乐。故云以悲也。其空空无相者。上虽恒以悲心。实非爱见之悲。乃是空空无相大悲。无能无所。无自无他。虽云空空无相。而即自然任运以拔诸众生苦。众生苦为所悲。菩萨智为能悲。繇所悲之缘。发起菩萨悲心。而行悲道。故云。悲缘行道。以是所行悲道。即自灭一切苦。又灭他一切苦故于一切众生无量苦中。生大悲智。拔其众苦令得乐也。无量苦者。总即凡夫二乘。分段。变易。二生死苦。如是诸苦。起于三业。三业之中。惟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故得无量苦也。二乘。纵离分段。难免变易。菩萨今以无相悲智。缘苦众生。故不为杀生之缘。不为杀法之缘。此二无缘。繇是菩萨。不着我相之缘。是故常行不杀。不盗。不淫。而使一切众生不恼。从此发菩提心也。此有三义。一者。菩萨无杀盗淫。而诸众生见之。心生欢喜。不能嗔恼。发菩提心。二者。菩萨以永无杀盗淫。而教一切众生。乃得渐渐受化。故使发菩提心。三者。菩萨既谓无杀盗淫。而自他性众生。不生恼害。故俱发菩提心。如行愿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菩萨今以大悲缘苦众生。不但不恼而已。而复恒与之乐。所谓怨亲普度。悲心广大。故曰。一切众生不恼发菩提心者也。于空见下。至九品得乐果一节。申明悲观平等观照之义。即法缘悲也。上言一切众生不恼使发菩提心者。是以菩萨能于真空实相理中。了见一切根尘诸法。皆如实相。本无众生。本无烦恼。无一众生不具实相。但以自迷而不觉悟。故于一切众生种性行中。随诸种类。发起大悲道智之心。为诸众生发明此义。令生道种智心。修行圣道。故于父母。兄弟。姊妹。六亲六怨。亲怨顺逆三品之中。皆与最上菩提乐智也。上怨亲中九品得乐果者。怨有上中下三等。上等。有上中下。中下二等各三。三三合为九品。既于上怨三品缘中皆与上乐智者。其余中下六品。亦尽与之乐果。故曰。九品得乐果也。空现时下。结承悲观平等之义。即无缘悲也。菩萨今令九品众生俱得乐果者。乃繇无相真空观照现前之时。无论自身眷属。他身眷属。一切众生俱以平等观照一乐。而起无缘大悲心智。拔一切苦而与乐也。如是行悲。是名佛子。悲无量心之体用观行也。

○三释喜心位。

若佛子。悦喜无生心时。种性体相道智。空空喜心。不着我所。出没三世因果无集。一切有入空观行成。等喜一切众生。起空入道。舍恶知识。求善知识。示我好道。使诸众生。入佛法家法中。常起欢喜。入佛位中。复是诸众生。入正信。舍邪见。背六道苦。故喜。

此释喜心之义。即喜无量行也。别经名无违逆行。谓常修善法。谦下恭敬故。悦喜无生心时。至示我好道一节。正明喜无量心体用观行之义。悦喜无生心时者。悦以心言。喜以事言。佛子自喜。得住如实空中。而亦庆喜一切众生。得住如实空中。以是自他离苦得乐。其心畅快。此悦喜心。以从无相处生。生即无生。无相可得。故云无生心也。种性体相等者。种。即种子。性。即性分。体。即本体。相。即相状。道。即中道。智。即观智。谓此菩萨。以悦喜无生心。发生一切智慧。观察分别。十界依正种性体相。皆如实相。即从如是种性体相理。发起道智。说法利生。应以何法而得度者。即以何法而为彼说。种种方便。令离苦集。而修道谛。证灭谛理。如是道智。无能无所。心境空寂。空空喜心。不同凡夫从憎爱诸境而生其心。故不着我所也。虽然往返三界。出没隐显。示同凡夫。和光混俗。而于三世因果等法。本来无集。无有挂碍。但凡一切有所作为。皆入无相真空观行。即此真空观行成就。毋论亲冤。皆以平等悦喜。使入佛道。证佛道果。永离苦趣。所谓四弘誓愿。未离苦者。令离苦谛。未安道者。令安道谛。未得灭者。令证灭谛。故云观行成。等喜一切众生。此谓喜心平等广大。则成喜无量也。所言起空入道者。谓即起于所成空观。修假观行。趣入佛道。接物利生。又不同二乘沈空滞寂。安住化城。不肯前进。故曰起空入道。言此所入之道。非真知识。不能通达事理。是故舍恶知识。而求善知识也。恶知识者。身居邪见。断佛慧命故。善知识者。知真本有。识妄元无故。如此知识。求其指点。示我好道。言好道者。即佛道也。乃即诸佛所证。众生所迷。不生不灭。清净觉道。菩萨善修此道以自利。即以此道。能使众生入佛法家法中而利他也。所言入佛法家者。即生如来家。不生外道邪见之家。入佛法中者。谓生如来正法之中。不生权小法中也。以上明其体用。向下结成喜观之益。常起欢喜。入佛位中。此二句者。乃结自利。复是诸众生等者。乃结利他也。不惟自己堕在佛数而生欢喜。又使一切众生入于正信。舍诸邪见。生生世世。背六道苦。所以菩萨常生平等欢喜也。如是修喜。是名佛子喜无量心之体用观行也。

○四释舍心位。

若佛子。常生舍心。无造无相空法中。如虚空。于善恶有见无见。罪福二中。平等一照。非人非我所心。而自他体性不可得。为大舍。及自身肉手足。男女国城。如幻如化。水流灯焰。一切舍而无生心。常修其舍。

此释舍心之义。即舍无量行也。别经名无屈挠行。谓行大精进行。能令一切得至究竟涅槃故。常生舍心。至平等一照一节。正明舍无量心体用观行之义。从初发心。历无穷劫而行济度。故云常生舍心。无造。即无能也。无相。即无所也。谓此佛子。常生舍心之时。是乃生即无生。舍亦无舍。故曰无造。无造。则无有相。无相则空。空即无物。以是无造无相空法之中。如虚空也。言空法中如虚空者。释明常生舍心无造无相之义。上文既言常生舍心。是即有心可生。有法可舍。有造作。有形相。何以皆言无耶。盖此真空实相法中。心境诸法一切皆空。若立一尘。即堕限量。必也无造生心。无相行舍。是以头头解脱。法法无碍。故曰空法中如虚空。不拒诸象发挥也。未发心人。于善事起有因果见。招福果相。于恶事起拨无因果见。招罪业相。今佛子。舍心既如虚空。则于善恶二因。有无二见。罪福二报中。平等一照。了然无二。皆与实相不相违背。故心如虚空也。非人非我所心。至为大舍一节。申明舍无量心体用观行之义。非人非我所心者。非者。空也。所心者。执情也。以是妙智平等一照。是故人我二心。内外执情。当下顿空。以是顿空。自他体性俱如虚空不可得故。如是之舍。是为大舍。即我空义。从此心性俱空之处。以及身肉手足之内财宝。男女国城之外财宝。菩萨观之。总皆如幻如化。如水流。如灯焰。虚假不实。故一切舍。即法空义。如幻如化。喻内外财物不可得也。如水流。如灯焰。喻自他体性不可得也。而无生心。常修其舍。此二句义。总结佛子无相舍心。以显三观圆修之义。无生心者。乃无造。无相。无生。无灭。实相心也。即空观义。常修其舍者。谓此佛子。虽然了知自他体性俱不可得。亦不同小乘人。不起方便说法度生。正乃即此无相心中常生方便。修行舍心。摄受有情。即假观义。二观不立。即中道义。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是修舍。是名佛子舍无量心之体用观行也。

○五释施心位。

若佛子。能以施心被一切众生。身施。口施。意施。财施。法施。教导一切众生。内身。外身。国城。男女。田宅。皆如如相。乃至无念财物。受者施者。亦内亦外。无合无散。无心行化。达理达施。一切相现在行。

此释施心之义。即施摄法也。别经名无痴乱行。谓不为无明所失乱故。能以施心。至教导一切众生一节。正明施心所摄体用观行之义。言能以施心者。即能被之教。被一切众生者。即所被之机。言身施者。以身担荷。执身负役。乃至所舍头目髓脑。身肉手足。口施者。口无雌黄。出言善熟。乃至欢喜赞叹。说诚实语。意施者。心无嗔恨贪痴嫉妒。乃至常怀恭敬。现柔和相。财施者。国城妻子珍宝田园。乃至一切资生产业。法施者。权实方便大小诸乘。乃至一切因缘譬喻是也。教导一切众生者。上言被一切众生。是何能被之法耶。谓以身口意三轮妙用。财法二种被诸众生。随所乐求。令得如意。教引开导。摄受一切众生。使其解脱。永离苦趣故。内身外身。至达理达施一节。申明施心所摄体用观行之义。内身。即内五蕴身命。外身。即外国土眷属资具也。菩萨教导之中。虽以权智施心。种种施与。而必以实智照理。了无施相。反观内身。外身。国城。男女。田宅等物。当体全空。皆如如相。实无有法可施。不但无财物施相。乃至无念财物之念。心境空也。无受者之人。无施者之我。能所泯也。亦无内之身命。亦无外之财物。以缘生如幻。无有合相。缘灭如幻。无有散相故。所以施受内外合散之间。实无施心可起。无施行可作。无众生可化。不妨终日度生。无生可度。终日说法。无法可说。故云。无心行化。此上明空观。下明假观。达理。深达施理。即达三轮体空。达施。深达施法。因人而用。求财施财。求法施法。二皆不谬故。一切相现在行者。此总结明三观圆修之义。谓虽无心行化。而起化导。不妨修即无修。无修中修。化即无化。无化中化。不堕断常。不着空有。以此施道。历历明明。达理达施一切诸相。现在前行。如是行施。方是佛子施心体用摄受众生之观行也。

○六释好语心位。

若佛子。入体性爱语三昧。第一义谛法语义。一切实语言。皆顺一语。调和一切众生心。无嗔无诤。一切法空智无缘。常生爱心。行顺佛意。亦顺一切他人。以圣法语教诸众生。常行如心。发起善根。

此释好语心之义。即爱语摄也。别经名善现行。谓生生常于佛国土中生故。入体性爱语三昧。至皆顺一语一节。正明爱语心所摄体用观行之义。爱语摄者。乃是至慈至悲。亲亲切切。叮咛教诫。和顺语也。亦名好语心摄。好语摄者。即是善好柔软语也。谓此语言。非凡小情见偏执之语。乃即依如来体性爱语三昧。正定之所生故。如来有五语。一真语。二实语。三如语。四不诳语。五不异语。今文具三。以该中二。第一义谛法语义者。是为真语。即以大乘中道了义之谈。不将不了义语为众生说。故云第一义谛法语义也。一切实语言者。是为实语。不诳语也。皆顺一语者。是为如语。不异语也。谓此佛子。既以第一义谛而生语言。故凡发言吐语。无不真实。而又事理明了。皆顺第一义谛之语。如是五语为因。当感如来果舌之相。经云。出广长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是也。调和一切众生心。至亦顺一切他人一节。申明爱语体用之义。调和。即上诸语为能调。众生心为所调。无嗔即心和。无诤即言和。一切众生固多。佛子以诸好语调之。亦皆心气平和。凡有言出。自无所诤。何者。菩萨了达一切诸法皆空。智亦无缘。如空谷之答向。所以不起佛见。不与佛诤。不起法见。不与法诤。不起众生见。不与众生诤。是则一切诸法皆空。智亦无缘。虽则举无能所缘相不妨恒与一切众生自然任运。常生慈爱之心。如保赤子。使得安隐。故云一切法空智无缘。常生爱心。此其所以能调和众生心而无嗔无诤也。行顺佛意者。即以爱心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亦顺一切他人者。即以爱心下合一切众生。同一悲仰。所谓无缘慈力赴群机。明月影临千涧水也。以圣法语等者。结显佛子爱语之用。谓此爱语。乃依如来圣教法语。种种方便。随机设化。使诸众生常行如心。亦从如如心中发起善根。本以自调。而亦调和一切众生。如是爱语。方是佛子好语心。摄受众生之体用观行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1998年10月11日出生的人五行 1998年10月11日出生的人五行

1998年10月11日出生的人五行缺什么?...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

惊沙猎猎风成阵,白雁一声霜有信。古诗原文[挑错/...

最新文章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必无私,斯上下四旁...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德动天...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