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真言网
标题

佛在心中,路在脚下

来源:药师经真言网作者:时间:2019-09-10 09:47:50
佛在心中,路在脚下 印心

佛在心中,路在脚下

印心

\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家长和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不苟言笑,学习努力,成绩优秀。那时很单纯,头脑就象一只装东西的大箱子,别人给什么,我便装什么,一切知识和浅薄的人生经验都是从师长的教导和书本上得来的。也不探究为什么活着,天真地认为要想摆脱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要想在社会上活得像模像样,只有读书、有一个固定工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我没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不可能接受被神圣的教科书定性为迷信的佛教。直到在教育学院上学时的最后一学年,因所学课程关系,才算是与佛法有了第一次轻微的触碰。   我是学中文的,《古代文学》是我们那学期的必修课。教这门课的李教授可以说是引我入佛门的第一位“善知识”。  李教授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教学之余,潜心研究古典文学与佛学之关系,数十年如一日,收获颇丰。因研究需要,他遍访名山古刹,参拜高僧大德,精通佛理,对多部佛经有过深入的研究。李教授学识渊博,课堂上总是妙语连珠,把枯燥的古典文学讲得妙趣横生。涉及到与佛教有关的部分时,他从玄奘的西天取经,到鉴真的东渡传法;从封建帝王对佛教的信奉,到历代名士与高僧的交往;从佛经的历次翻译,到洋洋千万言的三藏十二部的结集;从小乘佛教“诸恶莫作”的生死解脱,到大乘佛教“众善奉行”的人间菩萨行,如行云流水,娓娓道来,把我引入一个从未到达过的境地。原来,佛法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原来,佛法是如此的圆满融通。在与李教授的接触中,我对佛教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先前总以为佛教是遁世的宗教,出家人也都是逃避尘世的,或者人生失意,或者遭受打击,或者求神天佑护。现在想来,自己以前对佛教的理解,连肤浅都谈不上,简直可笑。   在李教授的指点下,我开始诵读《金刚经》和《六祖坛经》,深深感到这两部中国佛教的重要经典,是根植于痛苦、辛酸的土壤中而开出的超凡飘逸的奇葩,是悟透佛教精髓智慧、脱离三界而到达苦海彼岸的慈舟。直到现在,每每诵读这两部经典时,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世俗的一切尘嚣劳顿似乎都被一扫而光。而溢满身心的,是喜悦,是清净,是无以言说的自在。   毕业后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干起了教书育人的工作。和所有刚刚踏入社会的人一样,我也是怀着干一番事业的热忱,想在广阔的天地里“大展宏图”。于是,我把佛经和名著等钟爱的书籍束之高阁,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当中。但是,我的热情之火很快被现实之水浇灭,并感到自己正一天天地掉入了一个巨大的人情世故的“黑洞”里,象一个找不到回家之路的孩子,身心疲惫不堪。周围的人们,好象是只知道吃喝拉撒而已,生活中的“大事”就是家长里短、人情往来。我再也听不到“理想”、“奋斗”、“人生”这些学生时代耳熟能详的词汇,似乎关于柴米油盐的故事和对他人私事的关注,构成了世人生命和生活的全部。   这不是我要过的生活!我感到莫大的压抑,这种压抑甚至使我害怕面对单纯如白纸的学生了。站在庄严神圣的讲台上,心里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负罪感,深深地感到自己不堪为人之师:当我批评学生不刻苦学习时,就会惭愧地想到自己正在虚度光阴;当我要求学生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时,就会想起自己对人对事的冷漠……是啊,在人生的考场上,我还是个不及格的学生,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虽然内心深处,渴望热爱所从事的工作,而现实中,我自己连同周围的同事,做人都马马虎虎,又怎能谈得上为人师表?带着沉沉的困惑,我陷入了苦苦的思索。所幸,故乡的山水赋予我一种灵性,苦难的经历磨砺了我的意志,东晋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文陶冶了我的心性。静下心来的时候,独自沉思,所作所为的意义何在?尘世中无钱无权举步维艰,而世人所苦苦追求的权势与名利难得易失,生命便在这患得患失之间、在无所事事之中,一天一天的损耗着。在心灵空苦的日子里,能令人释怀的,是读书,是写作,是寄情于万水千山走遍的途中。   干教师这一行的,最大的实惠便是假期多,寒暑假,五一、国庆长假,每年接近四个月。从98年开始,利用假期,我先后参访了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普陀山、拉萨等佛教胜迹圣地,让旅途的见闻与感受冲刷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失落。然而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总是感觉得到的一切都不是自己真正所想要的。  在拉萨的感受是最深刻的。虽然因身体的原因在那里只呆了八天,但这短短的八天中,我每时每刻都被一种虔诚的力量感动着。拉萨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匍匐在地的藏民,他们从青海来,从四川来,从偏远的乡村来,从繁华的都市来,不远万里,不辞辛苦,为的是拜一拜心目中尊贵的布达拉宫,为的是给大昭寺千年不熄的长明灯里添一些酥油。记得在大昭寺,我被虔诚的藏民深深的感动了,不由自主的加入跪拜的一群,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没有世俗喧嚣的一切,久久的不愿起来。   从拉萨回来,我开始省察自己,为什么总生活在郁郁不乐之中,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不愿意做的事。一日,面壁思过时忽有所悟:自己所缺失的正是信仰,是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信仰!我试图从老庄的“无为而治”中寻找信仰,没有;试图从孔孟的“独善其身”中寻找信仰,没有;试图从基督徒认为万能的“上帝”中寻找信仰,还是没有......在这种进退维谷的灵魂困境中,是佛学智慧对我产生了崭新的呼唤。一次在读《心经》时,我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求已久的东西似乎在一瞬间被唤醒了。佛教把觉悟看作修行的终点,《心经》所记述的成佛之道就是觉悟,“历大辛苦”、“行大慈悲”,感受辉煌与暗淡、燃烧与宁静、欢乐与痛苦,都不过是为了企及恍然而悟时的那种“大自在”。  记得那次在国清寺时,遇到一位老和尚,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他:你看我出家行不行?他认真地打量了我一番,对西装革履的我说:该出家时就会出家,一切随缘。出于对老和尚的敬慕,我很恭敬的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他的法名地址,他送了《静坐入门》、《觉海慈航》之类的小册子给我。从天台山回来,不知为什么,请人在宣纸上写了个硕大的“佛”字,挂在墙上,藉以度过一个又一个苦闷的日子。   2001年暑假期间,我到家乡附近的一座小寺院去体验生活。暑假过后回到学校,不知何故,我学佛,并在寺院住了两个月这件事,竟成了一件沸沸扬扬的校内特大新闻。一时间,领导找我谈话,同事避而远之,甚至有人怀疑我有毛病。于痛苦的思索中,我不时想起在国清寺时老和尚说过的话:该出家时就会出家,一切随缘。于是,经过深思熟虑,我毅然辞去得之不易的工作,在同事好友的叹息声中踏上了学佛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佛之路无疑是艰辛的、孤独的,但为了早证菩提,早成佛道,我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因为我已把信仰化为一种生活,一种人生理想,一种真实生命个体的自然回归。

\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鹿为马 以鹿为马

以鹿为马成语名称以鹿为马成语拼音yǐ lù wéi mǎ成语...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成语名称以铢称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ēng yì成...

以长攻短 以长攻短

以长攻短...

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

以郄视文成语名称以郄视文成语拼音yǐ qiè shì wén成...

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

以防不测...

最新文章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必无私,斯上下四旁...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德动天...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