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真言网
标题

佛性论全文(第四卷)

来源:药师经真言网作者:天亲菩萨 造时间:2019-06-25 18:36:53
复次无变异义应知。离有六义。合则成三。离有六种者。一无前后际变异。二无染净异。三无生异。四无转异。五无依住异。六无灭异。言无前后际变异者。如佛为海智菩萨说。解节经偈言。

第四卷 佛性论

辩相分中无变异品第九

复次无变异义应知。离有六义。合则成三。离有六种者。一无前后际变异。二无染净异。三无生异。四无转异。五无依住异。六无灭异。言无前后际变异者。如佛为海智菩萨说。解节经偈言。

客尘相应故有自性德故

如前后亦尔是无变异相

复次释不净位中。有九种客尘。非所染污故不净。净位中。常乐我净四德。及如来恒沙功德。恒相应故。故说如来性前后无变异。若略说一切烦恼客尘。凡有九种。一者随眠贪欲烦恼。二随眠嗔。三随眠痴。四贪嗔痴等极重上心惑。五无明住地。六见谛所灭。七修习所灭。八不净地。九净地惑。若烦恼在世间离欲众生相续中。为不动业增长家因。能生色无色界。为出世无分别智所灭。是名随眠欲嗔痴等三毒。

释曰。言烦恼在者有二。一有体说在。二无体。约因在故说在。言体在者。即见谛。随眠未得治道故言在。约因在者。即思惟随眠。已得治道故。以思惟用见谛为因。思惟虽灭。由有见谛。为思惟因故言因在。思惟必由见谛而生。若除思惟因。有根本见谛惑在。后更能生思惟之惑故。言思惟因在。不动业增长家因者。一思惟能成业。二见谛能得果。何以故。断思惟尽。业不成故。断见谛尽。不感果故。故说不动业。为增长家因。能生色无色界故。为出世无分别智所灭者。有二种灭。一者性灭。二治道灭。一性灭者有二。谓念念灭。及相违灭。相违灭又有二种。一等类相违。如贪违嗔等。二不等类相违。如正思惟违欲嗔等。是名性灭。二治道灭者。有二种。一通二别。通道者。谓观真如。灭三界烦恼。二别道者。如不净观等。能灭贪嗔等烦恼。如苦谛观。灭苦谛惑。不灭集谛惑故。名随眠欲嗔痴等。四三毒极重上心惑者。有诸烦恼在欲行众生相续中。为罪福两行增长家因。但生欲界修不净观等所破。是名贪嗔痴极重上心烦恼。五无明住地惑者。在阿罗汉相续中。为无流业生家因。能生意所生身。为如来菩提所破。是名无明住地惑故。阿罗汉约安立谛观能破诸烦恼。此无明住地。非安立谛观所能破故。犹在罗汉相续中。为无流业生家因。无流业生家因者。流有三义。一者流入三界生死。二者退失。如失欲界流往色界。或失色界流下欲界。则随生死不定一处故名为流。三者流脱功德善根失戒定慧。譬如破塘水则不住。无此三流故名无流。业者作意为义。此意业能生四种生死。如来菩提破者。如来菩提非安立谛观。是名如来菩提。因此道故。能灭此惑故。名无明住地。六见谛所灭惑者。有二种学人。一凡夫。二圣人。此惑在学道凡夫相续中。无始已来未曾见理。因初出世圣道所破名为见谛。

释曰。学道凡夫相续中者。若小乘则从暖顶忍世法。此四是学道凡夫位。见谛随眠其未能灭故言在中。无始时节未见者。从无始以来迄至此道所未曾见安立圣谛故言未曾得见。初出世圣道所破者。始自苦法忍初念之道。能破烦恼名为见谛。自此后去并属思惟。平等观者。有利有钝。若利根人。于一念中则等观四谛。八十八惑一时俱断。皆名见谛。若钝根人。于次第观者。则初念观苦。不见余三谛。但断苦下四谛。名为见谛。余未断者。皆属思惟。是名见谛所灭惑。若大乘则十信等诸位。圣人者。初地以上。七修道所灭惑者。在学道圣人相续中。昔已曾见出世圣道所破。是名由修道所灭惑。八不净地。惑者。在未究竟行菩萨相续中。对障菩萨七地为无相无功用道所破对障故。

释曰。七地者即前七地已还故无相无功用道者。即八地以上无相者。即真如境。无功用者。即自然升进道。是名不净地惑。九净地惑者。在究竟行菩萨相续中。能障八地以上三地。譬金刚定慧所破。言究竟者。八地以上见境皆周。无更别境所未见者故名究竟。但方便由有浅深故。诸地为别故。分别烦恼有此九种。约此烦恼立众生有四种。一凡夫。二罗汉。三有学。四菩萨。此四种众生。依无流界。由四烦恼故不净。第一众生由四烦恼故不净。第二众生由一烦恼故不净。第三众生由两烦恼故不净。第四众生由两烦恼故不净。第一凡夫由四惑者。前三是随眠贪嗔痴等。后一即上心烦恼。由此四故不净。二由一惑者。即罗汉由无明住地故不净。三由二惑者。谓见谛思惟。即有学圣凡夫学道。凡夫由见谛烦恼故不净。有学圣人由思惟烦恼故不净。是名由二惑。四由二惑者。谓净不净。即是从初地已上至七地菩萨。由不净地惑故不净。若从八地已上三地。由净地惑故不净。是名由二惑故言不净。

复次为现此九种烦恼故。立九譬者。一为显贪欲烦恼故。立莲花化佛譬。譬如莲花初开之时。甚可爱乐。后时萎悴。人厌恶之。贪欲亦尔。初依尘成。后依尘坏。故以华譬贪。而华坏时。化佛出世。如贪覆法身。二为嗔烦恼故以蜂为譬者。如蜂若为他所触。放毒螫人。嗔亦如是。若心起嗔。即能自害。复能害他。而有甘蜜。即譬法身。为嗔所覆故。三为无明惑故。立谷中粳粮譬。譬如白米。为糠所覆。不得受用。法身亦尔。为无明[穀-禾+卵]所隐覆故不得现。四为上心三种烦恼。立金堕不净譬。譬如净洁金宝为粪所涂。违逆人心。离欲之人亦复如是。为上心烦恼违逆其意。故说此譬。法身本净为上心惑所覆故言不净。五为显无明住地故。立贫女宝藏譬。譬如贫女宅中地下有金宝藏。为地覆故。受贫穷苦。二乘亦尔。为无明所覆不见佛果故。受四种生死之苦。六为显见谛惑。立庵罗树子譬。譬如庵罗子生芽之时。必破其皮。然后得出。皮譬见谛。芽譬法身。见谛亦尔。初见真理。即破此惑。法身显现故。七为显思惟惑故。立弊帛裹金宝譬。譬如败衣不堪服用。身见真实先来已破。圣道对治数数习故。思惟烦恼无复势力。譬彼败衣金如法身。为思惑所障。八为显不净地惑。立贫女怀王子譬。譬如转轮王子在贫女腹中。胎不能污。七地以还。烦恼亦尔。虽名烦恼。而有三德。一者无染浊智慧慈悲所含养故。二者无过失以不损自他故。三者无量功德能成熟佛法及众生故。若长烦恼即成凡夫不能成熟佛法。若断烦恼。即成二乘不能成熟众生。九为显净地惑故。立摸中金像譬。譬如铸金像未开摸时像已成熟。水等诸物不能破唯斧等乃能破故。八地以上惑亦如是。唯金刚心能破究竟故。因三种自性为显心清净界。名如来藏。故说九种如莲花等譬。三种自性者。一者法身。二如如。三佛性。合此九譬为三。初三譬法身。次一譬如如。后五譬佛性。云何如此明。诸佛法身有二种。一正得。二正说。言正得法身者。最清净法界。是无分别智境。诸佛当体。是自所得法。二正说法身者。为得此法身清净法界正流从如所化众生识生。名为正说法身。正说法身又有二种。一深妙。二粗浅。为安立此二道理。一深妙者。为安大乘道理。二粗浅。为二乘人说此道理。复次第一义谛为安立菩萨甚深法藏。约真俗二谛。安立二乘十二部等种种法藏。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成语名称以锥刺地成语拼音yǐ zhuī cì dì成...

以防未然 以防未然

以防未然成语名称以防未然成语拼音yǐ fáng wèi rán成...

以骨去蚁 以骨去蚁

以骨去蚁成语名称以骨去蚁成语拼音yǐ gǔ qù yǐ成语...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成语名称仪态万千成语拼音yí tai wàn qiān成...

最新文章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必无私,斯上下四旁...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德动天...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