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真言网
标题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浅释(2)

来源:药师经真言网作者:时间:2019-08-12 09:53:29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浅释(2)  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  假若有众生,心念不专一,非常散乱,还未得到定力,但能心忆神咒,口持神咒,金刚王菩萨,亦会随时随地跟著这个善男子,保卫护持,何况是决定发菩提心,欲回小向大,修习耳根圆通,持诵佛顶神咒的人呢?这些金刚藏王菩萨,就以他们的大悲精心,冥冥中推速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浅释(2)

  设有众生。于散乱心。非三摩地。心忆口持。是金刚王。常随从彼诸善男子。何况决定菩提心者。此诸金刚菩萨藏王。精心阴速。发彼神识。

  假若有众生,心念不专一,非常散乱,还未得到定力,但能心忆神咒,口持神咒,金刚王菩萨,亦会随时随地跟著这个善男子,保卫护持,何况是决定发菩提心,欲回小向大,修习耳根圆通,持诵佛顶神咒的人呢?这些金刚藏王菩萨,就以他们的大悲精心,冥冥中推速加持,启发行人的神识慧根。

  是人应时心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劫。周遍了知。得无疑惑。

  这个持咒的人,得到金刚王启发,即时神识通明,心中能记忆八万四千恒河沙数劫以来的一切事情,无不了了遍知,没有任何疑惑。

  从第一劫乃至后身。生生不生药叉罗刹。及富单那。迦吒富单那。鸠槃茶。毗舍遮等。并诸饿鬼。有形无形、有想无想、如是恶处。

  从初发菩提心的第一劫起,乃至成佛以前,生生世世都不会生在捷疾鬼、食人鬼、热病鬼、臭恶鬼、瓮形鬼、啖精气鬼,以及一切饿鬼之中,有形即有色,如休、咎、精、明。无形即无色,如空、散、销、沉。也不会生于有想的鬼神精灵,或无想的土木金石等等恶劣之处。

\

  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

  这个善男子,对于佛顶神咒,无论是读是诵,是抄写或默写,或是佩戴身上,或是珍藏家中,用各种方法来恭敬供养,必定千劫万劫乃至亿劫,都不会生在贫穷下贱的家庭,或者生在不愉快的地方。

  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这些持咒的众生,纵然自己没有修福,但十方如来所有功德,都会回向给他。

  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

  所以他得到无量无数无法统计的长久时间,常与诸佛同生一处,就能常随佛学,明白诸佛为众生心内诸佛,众生乃诸佛心内众生,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好像恶叉聚之果一样,三果一蒂,不相舍离。和佛同处薰炼修习,永远没有分散离开。

  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既然持诵神咒有这样多利益,能成就道业,所以能令破戒的人,恢复戒根清净;未得戒的,使他得戒。未精进的,使他精进。无智慧的,使他得到智慧。身心不洁净的,使他速得清净。若因宿业深重,不能持斋与持戒的,但能至诚诵持此咒,日久宿业消除,自能成就斋戒,圆满戒行。

  阿难。是善男子持此咒时。设犯禁戒于未受时。持咒之后。众破戒罪。无问轻重。一时销灭。

  阿难,这个善男子,在未持咒之前,所犯的一切禁戒,乃属宿罪,现在既能持咒,并发誓不再重犯,则从前所有一切破戒之罪,不论轻和重,都会即时消灭。

  纵经饮酒。食啖五辛。种种不净。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天仙鬼神不将为过。

  纵然曾经饮酒食肉,和吃五辛:葱、蒜、韭、薤、兴渠等种种不清净之物,现在既能悔过,虔诚持咒,则一切诸佛,菩萨金刚,和天仙鬼神,都会既往不咎而宽恕他的。

  设著不净破弊衣服。一行一住悉同清净。纵不作坛。不入道场。亦不行道。诵持此咒。还同入坛行道功德。无有异也。

  设使他所穿的是破烂肮脏的衣服,但他的一举一动还全是清净的。纵使他不结坛,不入道场,不依规定行道,只要能真诚持咒,还是等于入坛行道,一样有功德,没有什么不同。

  若造五逆无间重罪。及诸比丘比丘尼四弃八弃。诵此咒已。如是重业。犹如猛风吹散沙聚。悉皆灭除。更无毫发。

  若曾犯弑父弑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等五逆大罪,应堕无间地狱。以及有比丘犯杀盗淫妄四大根本弃戒,比丘尼犯四根本弃戒外,又犯触即和有染污的男从以身相接触;入即和染污心男人,拉手共行,暗室共坐,相语相倚;覆即掩覆他的罪过;随即随大僧共衣食,这是四弃八弃,形容极重之罪,永弃佛法海外,不能宽恕忏悔的。但如能知惭悔过及一心持诵神咒,即仗咒力,所有重罪,犹如狂风吹聚沙一样,都会消灭无余,丝毫不留。

  阿难。若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来。所有一切轻重罪障。从前世来未及忏悔。若能读诵书写此咒。身上带持。若安住处庄宅园馆。如是积业。犹汤销雪。不久皆得悟无生忍。

  阿难,如有众生,从无量无数劫以来,所造轻重罪障,从前世带来,还未能及时忏悔的。假若能至发至诚心,恭敬读诵这佛顶神咒,或恭敬书写,或身佩戴奉持,或供养于自住的庄园馆宅中,那么,这些多劫以来积聚的宿业,就如雪遇沸汤,即时溶化,既然宿障消除,正定现前,则不久之后,便会证得无生法忍。

  复次阿难。若有女人。未生男女。欲求孕者。若能至心忆念斯咒。或能身上带此悉怛多般怛罗者。便生福德智慧男女。

  复次阿难,假若有女人,久婚不孕,没有生男育女,如欲求孕,只要用至诚恳切的心来持诵这大白伞盖神咒,或者书写佩戴,便能生育具有福德智慧的男女。

  求长命者。即得长命。欲求果报速圆满者。速得圆满。身命色力。亦复如是。

  求长寿的人,便能如愿得到长寿,欲求福德果报,速得圆满的,便能速得圆满成就,若求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形色端正,亦能一样如愿。

  命终之后。随愿往生十方国土。必定不生边地下贱。何况杂形。

  命终之后,可以随自己的愿力,往生十方任何国土,绝对不会生到边地下贱的地方,何况生于地狱饿鬼,奇形杂报的地方呢!

  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

  阿难,或是各国州县或村落,凡遭遇饥荒瘟疫,或刀兵贼乱,以及一切困苦厄难的地方。

  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礼拜恭敬。一心供养。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灾厄悉皆销灭。

  只要书写这佛顶神咒,悬挂于城之四门上,或悬于支提(支提译作灵庙,可供养的地方,即是清净的佛寺),或悬于脱阇(译作幢幡),又令这国家的人民,奉迎供养,恭敬礼拜,教他们各各佩戴身上,或各家各户都安放在家里堂上,诚心奉拜,那就一切灾厄危难,自然都会消失。

  阿难。在在处处。国土众生。随有此咒。天龙欢喜。风雨顺时。五谷丰殷。兆庶安乐。

  阿难,在在处处,无论是何国土的众生,只要皆能奉持这佛顶神咒,天龙八部都会欢喜,又令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收,万民安乐。

  亦复能镇一切恶星。随方变怪。灾障不起。人无横夭。杻械枷锁。不著其身。昼夜安眠。常无恶梦。

  这神咒又能镇压一切随方变怪的恶星,使得灾障不生,人民没有横死夭亡,钮、械、枷、锁,各种牢狱的苦具,都不能加于人身,还能昼夜安睡,心清神怡,没有恶梦。

  阿难。是娑婆界。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作种种形出现世时。能生众生种种灾异。有此咒地。悉皆销灭。十二由旬成结界地。诸恶灾祥永不能入。

  阿难,这个堪忍世界有八万四千执行灾变的恶星,由二十八大恶星所统率:所谓东方的七星:昂、毕、觜、参、井、鬼、柳;南方的七星:张、翼、星、轸、角、亢、氐;西方的七星:房、心、尾、箕、斗、牛、女;北方的七星:虚、危、室、壁、奎、娄、胃。再由八颗最大恶星作主帅,八大星: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罗侯星、计都星以及慧星,随众生的业感,幻作种各形状,出现世间,能使众生,遭受各种灾害怪异。

  但是有这佛顶神咒所在的地方,都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九百六十里以内,成为结界的地区,所有横恶灾害,都不能侵入。

  是故如来宣示此咒。于未来世。保护初学诸修行者。入三摩提。身心泰然。得大安隐。

  所以如来特别宣说这佛顶神咒,来保护后世一切初学的修行人,使他们能够早日得入正定,身心自在,得大安稳。

  更无一切诸魔鬼神。及无始来冤横宿殃。旧业陈债。来相恼害。

  更不会有一切魔鬼神圣,以及无始以来的冤家、横祸、宿业、灾殃、旧债来扰乱侵害。

  汝及众中诸有学人。及未来世诸修行者。依我坛场如法持戒。所受戒主。逢清净僧。持此咒心。不生疑悔。

  你和会中三果以上的学者,以及未来世的修行人,若能依我所说的坛场轨则,如法修行持戒,主持授戒的,又能得到一位真正清净的戒师,大家都能专心一志持咒,没有半点疑惑。

  是善男子。于此父母所生之身。不得心通。十方如来便为妄语。

  这个善男子,就以父母所生之肉身,即能得到明心见性,获证圆通。假如不得心通,十方如来,就是妄语欺诳众生了。

  说是语已。会中无量百千金刚。一时佛前合掌顶礼。而白佛言。如佛所说。我当诚心保护如是修菩提者。

  佛说完这段法后,在会中的无量百千金刚,同时走到佛前,合掌顶礼对佛说:如佛所说,我等当诚心诚意来保护这些修行菩提大道的众生,不敢怠慢!

  尔时梵王、并天帝释、四天大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而白佛言。审有如是修学善人。我当尽心至诚保护。令其一生所作如愿。

  这时,梵天王、忉利天王以及四大天王,亦于佛前,同时顶礼向佛说:如果有像上面所说真心修行人,我们亦尽心尽力,至诚保护,使他们一生所作如愿。

  复有无量药叉大将、诸罗刹王、富单那王、鸠槃茶王、毗舍遮王、频那夜迦、诸大鬼王、及诸鬼帅。亦于佛前合掌顶礼。我亦誓愿护持是人。令菩提心速得圆满。

  还有无量无数捷疾大将、食人鬼王、臭恶鬼王、热病鬼王、瓮形鬼王、啖精气鬼王、猪头鬼王、象鼻鬼王,诸大鬼王和各鬼帅亦来佛前,合掌顶礼说:我们也发誓愿来护持这些修行人,令他们的菩提心,悉得圆满。

  复有无量日月天子。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年岁巡官。诸星眷属。亦于会中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安立道场。得无所畏。

  还有无量无数的日天子、月天子、雨师、风师、雷师、电伯、司年值岁、监察人间善恶的巡官,以及诸星的眷属,也到佛前顶礼佛足,对佛说:我们亦愿意保护那些布置道场,持诵神咒的修行者,使他们得到无所怖畏。

  复有无量山神海神。一切土地水陆空行。万物精只。并风神王。无色界天。于如来前。同时稽首而白佛言。我亦保护是修行人。得成菩提。永无魔事。

  还有无量无数的山神、海神、一切水陆空行、万物精只、风神王及无色界天,也向佛顶礼,诚恳地说:我们亦保护这样真心修道的人,使他们能早成菩提道果,永不遭遇魔事。

  尔时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这时还有八万四千那由他恒河沙俱胝金刚藏王菩萨,在大会中,从座起来顶礼佛足,而对佛说。

  世尊。如我等辈所修功业。久成菩提。不取涅槃。常随此咒。救护末世修三摩提正修行者。

  世尊,像我们所修的功德,老早就已成就菩提道果,但我们还不愿入涅槃,为的是要时常随侍持诵神咒的人,救护末法时期,而能修正定的真心修道人。

  世尊。如是修心求正定人。若在道场及余经行。乃至散心游戏聚落。我等徒众。常当随从侍卫此人。

  世尊,这个真心修道,欲求楞严正定的人,无论在道场中,或在别处经行,皆不忘记持诵神咒,甚至有时散心,要到别个乡村旅行,只要不忘持咒,则我等及徒众都会时常跟随保护他。

  坐禅是修禅定功夫,经行时或念佛或持咒,是修诵持三昧的功夫。什么是诵持三昧?即是念咒三昧。念咒要念到咒从心中念出,咒又能回心里。咒心、心咒、咒和心声连在一起,不会分离,念而不忘,不念而念。即不想念还要念,随时随地都在念,只有念咒之心,没有其他的杂念妄想,好像流水和波浪一样,源源而来,浪浪不断。所谓水流风动演摩诃,能这样念就能得到持咒三昧,得佛菩萨加持,善神保护,消除宿业,速证菩提。

  纵令魔王大自在天。求其方便。终不可得。诸小鬼神。去此善人十由旬外。除彼发心乐修禅者。

  纵然有魔王或大自在天魔,想找这个修行人的麻烦漏洞,都没办法侵扰。至于一切小鬼神,更不敢靠近他,离他八百里外。除非发心要亲近善知识,要学法,学修禅定才可以走近,准许随从。

  世尊。如是恶魔若魔眷属。欲来侵扰是善人者。我以宝杵殒碎其首。犹如微尘。恒令此人。所作如愿。

  世尊,这些恶魔和他们的眷属,欲想侵扰这个修行的善人,我就用宝杵打破他的头颅,好像微尘一样粉碎。务使这个善人能够遂心满愿。

  现在每个城市,天灾人祸,杀人放火,冥冥中都有魔王在操纵,修道得到开五眼,就能知道。但如果有人虔诚念楞严咒,魔就不敢倡狂!

  修反闻闻自性是正修,结坛持咒为助行。根利者,不必结坛等物,自能脱尘,直入圆通。根稍钝者,不能速入,故除正修外,再助以结坛和持咒,专诚一志,亦能速证圆通。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辈愚钝。好为多闻。于诸漏心未求出离。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

  阿难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佛说:我们根钝智劣,又贪求多闻博学,不修正定,不求出离有漏三界,现在蒙佛慈悲教诲,得知正和助二种修习大定的方法,身心都感愉快,和得到很大的利益。

  世尊。如是修证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渐次。得修行目。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为等觉菩萨。

  世尊,像这样来修正定的法门,假使还未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以前,什么叫做干慧地?什么叫做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和四加行位?要修到怎么样的阶段,才能得到修行办道的眼目?要做到哪个程度,才叫做入地菩萨?要怎样修行,才叫做等觉菩萨?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大众一心。伫佛慈音。瞪瞢瞻仰。

  阿难尊者说后,就五体投地,顶礼佛足。这时大会中的群众,也专心一志地,睁著双眼,仰望如来,等候如来慈悲的开示。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为大众。及诸末世一切众生。修三摩提求大乘者。从于凡夫终大涅槃。悬示无上正修行路。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这时世尊赞叹阿难说:善哉!善哉!阿难,你不为己,而为大众及末世一切众生,欲修正定及求证大乘佛法的要道,从凡夫地到大涅槃,常乐我净,预先求我指示正确的修行道路,你们留心听,我当为你们详细解说!

  阿难和大众,都合掌虚心,恭敬肃静地来听佛开示。

  刳心即把心中的习气毛病,狂心野性,贪嗔痴慢疑以及一切杂念坏东西都刳剔净尽。

  佛言。阿难当知。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来无有世界众生。

  佛说:阿难,你应当知道,这个妙真如性,也即自性,也是佛性,本来是圆融灵明,离诸名相,没有什么名字相状的。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因不能除去执著相,于是,凡见到什么相便著到什么相上,为何没有名相?因微妙真性,本来是寂湛圆明,没有世界,没有众生。亦即六祖所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

  因最初一念无明妄动,才妄生世界众生,既有妄生,就有妄灭。以生灭二相,都无实体,都不是真实,所以生和灭都叫做妄。

  灭妄名真。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

  既知生灭都是妄,所以要灭妄才能显真。因此要发心修行,故有三种渐次,五十五位,正修行路,直达菩提妙果,成就如来。不过这只是随净缘而建立名字,其实无上菩提,乃是转烦恼而为常乐我净。不生不灭的大涅槃,也是转生死而得。由此可知所谓生死烦恼,菩提涅槃,不过是众生与佛陀的迷悟不同,辗转相依的二种名号而已。

  阿难。汝今欲修真三摩地。直诣如来大涅槃者。先当识此众生世界二颠倒因。颠倒不生。斯则如来真三摩地。

  阿难,你现在要修真正楞严大定,希望直达如来的大涅槃果位,就应当先认识这个世界和众生,二种颠倒的主要原因。如果颠倒不生,那就是如来的真正三摩地了。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颠倒。阿难。由性明心。性明圆故。因明发性。性妄见生。从毕竟无。成究竟有。

  阿难,什么叫做众生颠倒呢?阿难,由于本觉妙明真心,本性是圆融灵明。只因一念妄动,想要在明上加明,就变成无明。有无明就有惑,因惑造业,就发生业识之性能。这性能淹没了本具的智光,就生出能见的妄见。以致从毕竟无名无相的湛然寂然中,变成究竟有名有相的虚妄世界。

  这亦是一念不觉生三细。三细就是:(一)业相;(二)能见相;(三)转相,也叫境界相,境界为缘长六粗。六粗:(一)智相;(二)相续相;(三)执取相;(四)计名字相;(五)起业相;(六)业系苦相。

  此有所有。非因所因。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

  【此有所有】:此有即无明,所有即三细。因有能有之无明,便生出所有之三细相,即是业相、见相和境界相。

  【非因所因】:因即依。那么,这三细相是依无明而生,但无明没有实体,所以不是能依和所依。

  【住所住相,了无根本】:所住之无明既然是虚妄不实,又岂有能住之众生?故此能有之无明和所有之三细,都是了然无根本的。

  【本此无住,建立世界,及诸众生】:依照这个虚妄无住的无明业识,就建立世界和一切众生。

  迷本圆明。是生虚妄。妄性无体。非有所依。

  迷就是依真起妄,如来藏性本来是圆明,但依真起妄,就失去圆明而生出妄惑妄业。既然是妄,妄性并无实体,就不能作为所依了。

  将欲复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非真求复。宛成非相。

  已知妄性本空,当然妄无可离。所以说:真不变,则不须还原;妄本空,则不须离妄。

  真既是恒常不变,自不需要求还原。但现在想要舍妄复真,这想舍妄复真的一念,已是妄想,已不是真正的真如自性。用妄想的生灭心来求不生灭的真如自性,是绝对不可得的。只要破根本无明,自性自显现,何必想舍妄而向外驰求呢?

  【非真求复,宛成非相】:既然非真如性却又不断的强求,这就是以妄逐妄,由迷积迷。非但见不到真如自性,还变成尘劳的虚妄相。

  非生非住。非心非法。辗转发生。生力发明。熏以成业。同业相感。因有感业相灭相生。由是故有众生颠倒。

  非生是生相无明,非住是指业识,非心指心相即见分,非法是法相即相分,即这些生相无明、业识、见分和相分都是没有自体,都是属于虚妄不实,只因迷惑执著,妄上加妄,辗转又发生六粗相。因辗转的力量,越发越显,因此一切惑、业、苦,都充满齐备,再加以薰习就成为积业,有积业就有同业,有同业就有同感。因此当父母交媾时,以感业而入胎,中阴身相即灭,胎中后阴身即生。这就是灭灭生生,相续不断,故此叫做众生颠倒。

  阿难。云何名为世界颠倒。是有所有。分段妄生。因此界立。非因所因。无住所住。迁流不住。因此世成。三世四方。和合相涉。变化众生成十二类。

  阿难,什么叫做世界颠倒?因为能有之无明,和所有之众生根身。由于无明的妄力,揽尘结成根,妄成分段根身(从生至死叫做段,每人身体有高低叫做分)。因无明不觉,随业漂流,妄有生死,既有虚妄的根身,就建立前后左右的虚妄界限,叫做四方。无明本空,不能为世界所依,只是妄为世界所依。世界本空,没有常住境相,只是妄成所住境相,这都是由于众生妄执四大假和合之肉体,以为是真身。从始至终,念念生灭,迁流不息,因此成为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以三世和合四力,四方涉入三世,三四四三各相和合相涉,总为十之数。因为身中迁流,世界相涉,这种不可思议的薰习,无明妄力的变化故众生亦成十二类之数。

  是故世界因动有声。因声有色。因色有香。因香有触。因触有味。因味知法。六乱妄想成业性故。十二区分由此轮转。

  是故世界因无明风动,动则有声,因动念习气薰变,于湛精明中忽有狂华,无因乱起,幻成色境,故曰因声有色,有色就有气,有气就有香臭,有香臭就有触。触于鼻为香,触于舌为味。因知有味,就知有法。能知的六根和所知的六尘,根与尘相对就生意识。意识为乱想机构,于是就有六乱妄想,薰成造业的性能。这就是十二类众生受生的原因,业因既成必招业果,故感十二类受生的果报,死此生彼,轮转诸道,没有休息。

  是故世间声香味触。穷十二变为一旋复。

  所以世间的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和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穷尽十二种类变化为一循环往复。

  六尘为造业之缘,业性为轮回之因,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轮回不息,所以常有众生。

  乘此轮转颠倒相故。是有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若非有色、若非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

  众生乘此轮转颠倒之相,也分为十二类,也即是十二类有情世界: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等共十二类。

  阿难。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

  阿难,卵为想生,想就是虚妄,卵生具四缘:父缘、母缘、自己业缘和暖缘,由因不断虚妄想像,而有世界虚妄轮回,思想一动,动则有气,有气则有声,有声即呼召同类,彼此结合,以动念为因,气交为缘,违背真如不动之体,造成轮回颠倒之性。因此有八万四千飞沉成想。气有刚柔,气刚飞扬者为鸟,气柔沉滞者为鱼。依业受报故有卵羯逻蓝(译作凝滑,在胎中七日还未成形之相)。生生死死,流转各处国土,如鱼、鸟、龟、蛇之类,到处充塞。八万四千是譬如八万四千尘劳之数,形容极多。

  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

  再说胎生,胎因情有,情即杂染不净。胎生具三缘:父缘、母缘和自己业缘。

  由于世界颠倒,虚妄众生辗转不息,迷失性净明体,变清净的真性为浑浊,故成为杂染轮回。爱情杂染与真性相违背,故成为爱欲颠倒惑。因惑起业故有阴阳会合,交精成胎,因而有八万四千种类,横竖乱想,情有偏正。偏的为横即龙畜之类,正的为竖即人仙之类,因此有胎遏蒲昙(译作泡,在胎十四日即胎形渐分之相),生生死死,流转一切国土,如人、畜、龙、仙之类,充满世间。

  由因世界执著轮回。趣颠倒故。和合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动。其类充塞。

  湿生:湿以合感,合即执著。湿生具二缘,以业缘合湿,假借阳光暖气之缘,就能得生。

  由于世界颠倒,虚妄众生,执情贪著,辗转不息,故有轮回,因贪著趋势附利,遂与湛然真心相背,故有颠倒之惑,有惑就造业,和合暖成,于是就有八万四千,翻覆乱想,湿生的聚血软肉,流转一切国土如覆的含蠢,翻的蠕动,充满各处。

  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转蜕飞行。其类充塞。

  化生:只具一缘即业缘,变旧易新,便得脱蜕。由于世界虚妄众生喜欢变旧易新,辗转不息,故有轮回。假托因依,遂与真如相违背,故有颠倒之惑。因惑造业,爱此妄彼,厌旧喜新,触类而变。故有八万四千新旧乱想,成为化相,羯南译作硬肉,以蜕即成体,转变蜕化之类,如蚕化作蛾,孓化为蚊。

  由因世界留碍轮回障颠倒故。和合著成八万四千精耀乱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休咎精明。其类充塞。

  有色一类众生,色质留碍,性非通明,又因世界,虚妄众生不知自性智光,遍照法界原无障碍,反事日月星辰以求光明,执著不化,障蔽妙明真心,遂有颠倒之惑。因惑造业,于是和合成为八万四千精耀乱想。由是而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或作日月之精华,或作星辰之明耀,吉象的叫休,凶相的叫咎。在物则为萤火珠蚌,这一类众生亦是充满世间。

  由因世界销散轮回。惑颠倒故。和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如是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空散销沈。其类充塞。

  无色一类众生,无色即消色归空,叫做销散,又因世界虚妄众生,厌有著空,欲灭身归无,故有销散轮回,色身障碍为患,厌弃世界,心灵暗昧,违背妙明真心,造成颠倒之惑。因惑起业,与暗和合遂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既有此业因,所以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好像空即是空无边处天。散即是识无边处天。销即是无所有处天。沉即是非想非非想处天。以及舜若多神、旋风、魃鬼等类,充满一切处。

\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

  有想一类众生,有想心而无实色故曰罔象。又因世界虚妄众生,贪求灵通,忆念神明,妄执影像,缘想不息,遂与法身实相相违背,造成轮回颠倒之性。因有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和合忆成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如岳渎城隍,魑魅魍魉,精灵如山海风精,祠庙土地等,也是充满一切地方。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

  无想之类,但有色而无思想,所以愚昧暗钝,又因世界虚妄众生,愚昧暗钝,冥顽无知,毁弃聪明,斩除知识,以无想为真修,将愚顽为至道,与妙明真心相违背,遂造成轮回颠倒。因此,和合顽念而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精化土木,神化金石,华表生精,望夫成石之类,充满世界。

  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

  非有色一类,即本来没有色,而假借他物以成色。由于世界虚妄众生,虚伪为心,假托形势,与真如实性相违背。由此虚伪颠倒,造成轮回之因,依附他身,和合沾染遂有八万四千因依乱想。所谓因人成事,依草附木,故有非有色相,有色羯南,流转国土。如水母等依水沫成身,故体如豆粉,状似袖褥,还以是为目,互相依托,还有依草附木的鬼神,寄生人肉身之蛲蛔虫等,这一类也是充满世间。

  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咒诅厌生。其类充塞。

  非无色一类,本非有色,因声呼名,引发神识,而显灵异,即非无色相之类。

  由于世界虚妄众生,迷惑心性及随符咒调遣,与不动真如相违背,和邪咒邪术互相牵引而成轮回,性实颠倒,依惑起业而有八万四千呼召乱想。和合邪咒而成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如乩坛之樟柳鬼,南洋一带之蛊毒鬼,听从咒诅,显示灵异,称仙称道,作威作福。还有随厌祷而作祟的妖怪。西藏密宗还有一种咒,如果厌生的人,可以把自己咒死,亦可以把他人咒死,十分灵验,这一类也充满世间。

  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

  此非有想一类,不像卵类之有想,而是地想。由因世界虚妄众生,性情迷罔,不知本元真心,妄自背弃,反以他物为己物,他子为己子,二妄相合,辗转互取,故有轮回,颠倒妄想,强合异类,遂有八万四千回互乱想。以此业因致感业果,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如蒲庐也叫蜾蠃(螺)即细腰蜂。诗经上说: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螟蛉是青桑虫,蜾蠃运泥作蜂房时背负桑虫纳其中。咒咀曰:类我类我。七日后真的化为其子。桑虫本非有想欲成蜾蠃之相,因其咒故,遂成其想。(中国亦有很多养他人的儿子,作为自己的儿子,叫做螟蛉子。)这一类也是充满世间。

  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

  此属非无想一类,不是没有想,而是思想不正常。由于世界虚妄众生,因怀怨抱恨,想报复而来,怨结难解故有轮回。杀心不息,甚至父子至亲,反互相残杀。与慈悲之理相违背,由此杀业颠倒,因有和合而成怪异的八万四千食父母想,故有非无想相而成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又名猫头鹰,也叫不孝鸟,本来不会生蛋,而抱土块以为子,又破镜鸟抱毒树果为子,待子长成,父母皆遭其食。

  史记载:祠黄帝用一枭一獍。枭鸟、獍兽会吃父母,黄帝欲绝其种,故每祠皆用之,枭是猫头鹰,镜状如豹但较小,这类众生,也充满世间。

  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这就是十二类的众生。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成语名称以鱼驱蝇成语拼音yǐ yú qū yíng成...

以铢程镒 以铢程镒

以铢程镒成语名称以铢程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éng yì成...

以鹿为马 以鹿为马

以鹿为马成语名称以鹿为马成语拼音yǐ lù wéi mǎ成语...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

以铢称镒成语名称以铢称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ēng yì成...

最新文章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必无私,斯上下四旁...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德动天...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