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真言网
标题

第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来源:药师经真言网作者:迦旃延子 造时间:2019-06-25 19:45:24
第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杂犍度世第一法品第一之三问曰。以何等故。见道自地他地修。非世第一法耶。答曰。或有说者。见道展转为因。非世第一法。复有说者。见道圣人身中修。以圣人身中修故。自地他地修。世第一法凡夫身中修。以凡夫身中修故。唯自地修。非他地修。复有说者。见道有三事故修。一从因生。二能作对治三能办事。

第三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杂犍度世第一法品第一之三

问曰。以何等故。见道自地他地修。非世第一法耶。答曰。或有说者。见道展转为因。非世第一法。复有说者。见道圣人身中修。以圣人身中修故。自地他地修。世第一法凡夫身中修。以凡夫身中修故。唯自地修。非他地修。复有说者。见道有三事故修。一从因生。二能作对治三能办事。从因生者。六地中展转更相为因。对治者。若对治断一地欲。余地亦名对治。断办事者。如一地事办。余地亦办。世第一法。不从因生者。不展转为因故。非对治者。不断结故。不办事者。非如圣道能办事故。修道亦以此三事故。自地他地修。彼亦展转为因。如法智断欲界结。比智亦修。彼比智非欲界对治道。法智现前时。亦名修亦名对治。办事者。如第四禅地苦智修。如初禅地亦修。如初禅地道办事。第四禅地道亦办。如第四禅地道办事。初禅地亦办。复有说者。无漏法所作异。有漏法所作异。所以者何。世第一法。为爱所系。无漏法者。不为爱所系。复有说者。世第一法。有垢有过患。杂毒滓浊。是以不他地自地修。见道无垢无过。不杂毒不滓浊。是以自地他地修。复有说者。世第一法。在界为界所系在地为地所系。无漏法。在界在地。不为界地所系。复有说者。世第一法。在身有系。无漏法在身不系。复有说者。世第一法。必生报。无漏法不生报。问曰。同是有漏。以何等故。见道边等智。自地他地修。非世第一法耶。答曰。或有说者。见道边等智。不用功而得。以见道力故修。如见道力。能自地他地修。彼见道边等智亦修。世第一法大功力得。是以唯自地修。非他地修。复有说者。见道边等智。是见道眷属。常不相离。如见道自地他地修彼亦如是。世第一法。非见道。眷属相离。是以唯自地修。非他地修。复有说者。见道边等智。坚信坚法。身中可得。若起上地。法现在前。下地便修。世第一法。凡夫身中可得。一切凡夫。不能修于他地。问曰。以何等故。上地见道现在前时下地修。下地见道。

现在前时上地不修耶。答曰。或有说者。上地法胜。若现在前时。下地则修。下地法劣。现在前时。不修上地。犹如胜人不造诣劣人。劣人则应造诣胜人。彼亦如是。复有说者。若依上地。得正决定。下地诸法。先已得故。是以故修。若依下地得正决定。上地诸法或得不得。是以不修。复有说者。上地诸法从下地因生。下地诸法不从上地因生。是以不修。复有说者。下地法不能对治上地。上地法能对治下地。以不对治故是以不修。复有说者。若依上地得正决定。尔时离下地欲故。是以修。若依下地得正决定。上地或离欲或不离欲。设使离欲。于上地法不得自在。设得自在。应即上地得正决定而不能得。是以知不自在。复有说者。下地法摄属上地。是以故修。上地法不摄属下地。是以不修。复有说者。犹如六种守护法故。三十三天。为备阿修罗故。安六种守护。一依水住龙。二杵手神。三持花鬘神。四常放逸神。

五四天王。六三十三天。若依水住龙。能坏阿修罗者余五无事。而水住龙若不能。杵手神助。余四无事而住。若二不胜持花鬘神助。余三无事而住。若三不胜放逸神助。余二无事而住。若四不胜四天王助。余一无事而住。若五不胜三十三天助。帝释无事而住。彼若不胜尔时帝释躬身自出。执金刚杵雨金刚雹。时阿修罗众即时退散。如是见道断结对治。在六地中。若依未至得正决定。即彼地见道断。见道所断结。其余五地无事而住。若依初禅得正决定。上地则无事而住。未至禅得修。亦随顺初禅。若依中间二禅三禅亦如是。若依四禅得正决定。彼四禅中见道断。见道所断结。下地得修。亦随顺第四禅。复有说者。犹如山陂有六重池次第而下。其在上池次流于下。下池不能逆流于上。如是上地无漏流注下地。是以故修。下地无漏不能流注上地。是以不修。问曰。世第一法颇有觉非有观耶。有观非有觉耶。亦有觉有观耶。非有觉非有观耶。答曰。有。云何有觉非有观耶。答曰。如未至禅初禅觉。相应观是也。所以者何。观不相应故。云何有观非有觉。答曰。觉诸中间禅观相应法。云何有觉有观。答曰。如未至禅初禅。除其觉观。余相应法所谓十大地。十善大地及心。云何非有觉非有观。答曰。谓中间禅观。诸余觉观不相应法。如二禅三禅四禅相应法及色心不相应行。问曰。颇世第一法。非有觉有观。非无觉有观。非无觉无观耶。答曰。有。如未至禅初禅地观。彼非有觉有观。所以者何。如说。云何觉观相应法。答曰。若法与觉观相应。彼观唯与觉相应。不与观相应。云何非无觉有观。答曰。观所以者何。如说。云何无觉有观相应法。答曰。若法不与觉相应与观相应法。彼观唯与觉相应。不与观相应。云何非无觉无观。答曰。观。所以者何。如说。云何无觉无观相应法。答曰。若法不与觉观相应。彼观虽不与观相应。与觉相应。问曰。颇世第一法。非与有觉有观相应。非不是观耶。答曰。有。禅中间观。彼不与觉观相应。非不是观。问曰。颇世第一法。有觉有观地非觉唯观耶。答曰。有。在未至及初禅地觉唯与观相应非觉。问曰。颇世第一法。在无觉有观地。非觉非观相应耶。答曰。有。禅中间观。问曰。颇世第一法。在有觉有观地亦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耶。答曰。有。云何有觉有观。如未至禅及初禅地觉观相应法。云何无觉有观。即彼觉是也。云何无觉无观。即彼色心不相应行是也。问曰。颇世第一法。在无觉有观地无觉有观无觉无观耶。答曰。有。云何无觉有观。如禅中间无觉有观相应法是。云何无觉无观耶。彼观色心不相应行。世第一法。当言乐根相应。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先已说世第一法体性所以界地。未说相应。今欲说故。复有说者。先已说世第一法在三地。未说在六地。今欲以根明六地义。分明了了。如观掌中阿摩勒果。云何世第一法乐根相应。答曰。若依第三禅得世第一法。何者乐根相应。何者非乐根相应。答曰。除乐根。诸余乐根相应法。何者不相应。答曰。乐根色心不相应行。云何喜根相应。答曰。若依初禅二禅。得世第一法。此中谁与相应。谁不与相应。除喜根。诸余喜根相应法。谁不与相应。喜根色心不相应行。云何舍根相应。答曰。若依未至禅第四禅。得世第一法是也。问曰。何以不说禅中间耶。答曰。应作是说。若依未至中间禅第四禅。得世第一法。而不尔者有何义。答曰。中间禅通名未至。是中谁与相应。谁不与相应。谁与相应。除舍根诸余舍根相应法。谁不与相应。舍根色心不相应行。颇有世第一法。不与喜根乐根舍根相应耶。答曰。有。色心不相应行。颇有相应法而不与世第一法相应耶。答曰。有。即三根体是也。世第一法。当言一心为多心。乃至广说。问曰。何以作此论。答曰。先已说世第一法体性。已说所以。已说界。已说地。已说根相应。未说现在前。今欲说故。或有说者。言世第一法是相续现前。为止彼人如是意。欲显世第一法现在前一刹那故。或有说者。先说诸心心数法次第得正决定。或谓有心心数法多彼刹那亦多。为决定此义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相续有三种。一时相续。二生相续。三相似相续。或谓无二相续。唯有相似相续。如弥沙塞部所说。为止彼人意故。而作此论。世第一法。当言一心为众多心。答曰。当言一心。不当言众多心。问曰。如世第一法现在前。未来心心数法修。亦名世第一法。此中何以不说。答曰。彼亦应说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是有余之说。如有余义。简略义亦如是。复有说者。彼未来者属现在。若说现世当知亦说未来。复有说者。若能与次第缘。是中说之。如是义应如先以次第说。问曰。以何等故。世第一法当言一心。应说所以。不但以言故。此义便立。答曰。此心心法。次第便不起。世间有漏心唯生。无漏苦法忍相应心。若当起者无有是处。为分别故。设使起者。若小若相似若胜。若当小者。不能得正决定。所以者何。不以衰退。未成道得正决定。应以胜进势力道得正决定。若相似者。亦不能得正决定。所以者何。先不以此道得正决定。如初刹那。后刹那亦尔。如初刹那。留难停住不得正决定。后众多刹那。亦留难停住不得正决定。如初刹那不能取圣道。后众多刹那亦不能取圣道。问曰。若然者修道中。若以下心。亦不能取圣道。答曰。见道异本曾得道异。若当胜者。亦不能得正决定。所以者何。前者则非世第一法。问曰。若非者为是何法。答曰。是增上忍。后是世第一法。问曰。以何等故修道中若相似若小。能与无漏作次第。见道唯胜。答曰。修道是本曾得道不多用功力。而现在前。是以若相似若小。能作次第。见道是未曾得道。多用功力乃现在前。是以必用。胜者世第一法。于世第一法因威势。因者共生因。相应因。相似因。三因者是总说义。若别说者。过去于过去。二因相应共生。过去于未来一相似因。未来于未来。二因相应共生。现在于现在二因相应共生。现在于未来一相似因。不障碍生得法。是威势缘。

世第一法当言退。当言不退。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前已说世第一法体性所以界地根一心。未说不退。今欲说故而作此论。或有说。世第一法是退者。为止彼人意故。又欲去他义显自义与法相相应故。问曰。世第一法。当言退。当言不退耶。答曰。不退。问曰。云何不退。应说其所以。不可但以言故。此义便立。答曰。世第一法。随顺谛。转近谛。垂入谛。云何随顺谛。随顺见道故。云何转近谛。转近见道故。云何垂入谛。垂入见道故。复有说者。随顺道谛。转近道谛。垂入道谛。复有说者。随顺苦法忍。转近苦法忍。垂入苦法忍。世第一法。于苦法忍有二种转近。一随顺转近。二垂入转近。彼中间不起不相似有漏心。使苦法忍不现在前。问曰。世第一法是有漏心。向言不起不相似有漏心苦法忍是不相似心。何以言有漏是不相似心无漏是相似心耶。答曰。世第一法。恶贱有漏心。以恶贱故。言不相似。无漏言相似。犹如有人为自亲里之所苦恼。亲近他人作亲里想。于自所亲作他人想。彼亦如是。复有说者。世第一法。苦法忍同办一事故。所谓舍凡夫事。得住圣法。犹如士夫渡河渡谷渡山渡坑。乃至广说。渡河者。从此至彼。渡谷者。从此岸至彼岸。渡山者。从此山至彼山。渡坑者。从高至下从下至高。犹如有人从高上堕。未至地顷。便作是念。欲还本处得如意不。答曰。不得。假使彼人。若以神足。若以咒术。若以药草。还至本处可有是事。住世第一法时。无有一法能障苦法忍使不现前。譬如阎浮提有五大河。一名恒伽。二名夜摩那。三名萨罗由。四名阿夷罗跋提。五名摩醯。流趣大海。乃至广说。问曰。前喻后喻有何差别。答曰。无有差别。所以者何。欲因二喻以明一义令分明故。复有说者。前者以内法具为喻。后者以外法具为喻。复有说者。前喻为止内留难法。后喻为止外留难法。复有说者。前喻为止不如法事。后喻为显如法事。彼五河流趣大海。无能制者无能遮者。无能住者无能移者。彼五大河流趣大海。颇有人能遮住者不。答曰。无也。若以神足咒术药草。使彼大河停住不流。未足为难。无有一法能障世第一法使苦法忍不现在前。造此经时在于东方。此五大河在于东方。故以为喻。复有四大河。从阿耨达池出流趣大海。一名[口*恒]伽。二名辛头。三名博叉。四名私陀。彼[口*恒]伽河从金象口出。绕阿耨达池一匝流趣东海。彼辛头河从银牛口出。亦绕大池一匝流趣南海。彼博叉河从琉璃马口出。绕大池一匝流趣西海。彼私陀河从颇梨师子口出。绕大池一匝流趣北海。彼[口*恒]伽河有四大河。以为眷属。一夜摩那。二萨罗由。三阿夷罗跋提。四名摩醯。彼辛头河亦有四大河。以为眷属。一名毗婆奢。二名伊罗跋提。三名奢多头。四名毗德多。彼博叉河有四大河。以为眷属。一名婆那。二名毗多罗尼。三名朋[仁-二+奢]。四名究仲婆。彼私陀河亦有四大河。以为眷属。一名萨梨。二名毗摩。三名那提。四名毗寿波婆。此中唯说广大有名字者。然彼四河各有五百眷属。合有二千流趣大海。颇有人能遮住者不。答曰。不能。无有是处。以分别故假使有人。以神足咒术药草。能令彼河停住不流。未足为难。无有一法能障世第一法使苦法忍不现在前。复次世第一法。与苦法忍。作次第缘。此文是根本义第一答。所以者何。彼世第一法生时。能与苦法忍次第缘果。若此法能与彼法次第缘果者。此法无有众生。若法若咒术药草。若佛若辟支佛若声闻。能作障碍。使第二刹那不现在前者。无有一法速于心者。能于尔时为作障碍。使不能得正决定。彼言无有一法速于心者。即苦法忍相应心是也。作义者说曰。以何次第故。世第一法不当言退。答曰。或有说者。根本牢固故。彼行者修布施时。悉以回向解脱持戒不净安般念处七处善暖顶忍亦回向解脱。是名根本牢固。复有说者。世第一法后次生见道。无有退见道者。彼亦不退。复有说者。世第一法后次生忍智。无有退忍智者。彼亦不退。复有说者。世第一法后。乃至断非想非非想处见道所断结。无有退非想非非想处见道所断结者。彼亦不退。复有说者。世第一法。是胜进分善根。无有退胜进分善根者。暖法有三种。退分住分胜进分。顶亦有三种。忍有二种住分胜进分。世第一法。有一种。谓胜进分。问曰。此皆是达分善根。何以说三种。答曰。名数异耳。如定犍度说。此善根有三种。于此善根退者名退分。不退不进名住分。胜进者名胜进分。彼说三种。此说达分善根。名数异耳。复有说者。此善根是一刹那。无有退半刹那者。问曰。颇有二圣人同生一处。于世第一法。一成就。一不成就耶。答曰。有。一依初禅得正决定。二依第二禅得正决定。彼俱命终生二禅中。彼依初禅得正决定。则不成就。所以者何。以离地故失。依二禅者。彼则成就。问曰。颇二阿罗汉俱在欲界中。于世第一法。一成就。一不成就耶。答曰。有。一依初禅得正决定。二依二禅得正决定。彼俱命终。生二禅中阴中得阿罗汉果。彼依初禅得正决定者。则不成就。所以者何。以离地故失。问曰。颇有圣人不成就世第一法。成就世第一法解脱得耶。答曰。有。依初禅得正决定。彼命终生二禅中。以离地故。不成就世第一法。彼成就世第一法解脱得。彼得以二禅所摄故。若命终生三禅以上。则不成就世第一法。问曰。颇有圣人不成就世第一法。亦不成就解脱得耶。答曰。有。依初禅得正决定。彼若命终。生第三禅以上。则不成就世第一法及解脱得。

如经说。诸比丘。我不见一法速疾回转过于心者。难以喻知。乃至广说。问曰。言速疾回转者。为于世耶为于缘耶。若于世者。一切有为法。亦随世速疾回转。不但心也。若于缘者。诸心心数法受缘。亦速疾回转。不但心也。答曰。此中亦说世速疾回转。亦说缘速疾回转。谓一身中非谓一刹那也。若一刹那言速疾回转者。则有少分速疾回转。少分不速疾回转。亦无于缘速疾回转。所以者何。如说若法能缘彼法。或时不缘。无有是事。是以说世之与缘速疾回转。谓一身中非谓一刹那。彼一身中。或生善心或时染污。或时不隐没无记。或依眼生。乃至依意生。若缘色生乃至缘法生。问曰。若于世于缘。名速疾回转者。心心数法。亦于世于缘。速疾回转。何以独言心耶。答曰。或有说者。此是世尊有余之说。亦是世尊为化众生。简略之说。复有说者。于心法中谁为最胜。所谓心也。是以说心。犹如王来余人亦来。以王胜故但言王来。复有说者。以因心故名为心数。是故说心。以心大故数法亦名大地。是故说心。复有说者。若修证心通法时。彼无碍道唯缘于心。是故说心。复有说者。心是远行法。如说。

独行远逝不在此身若能调伏

是世梵志

复有说者。心为尊导。如说。

心为前导心尊心使中心念善

亦言亦行安乐自追如影随形

或有说者。心犹如王。如说。

第六增上王此染彼亦染

无染而生染染者名愚小

复有说者。心名城主。如说。比丘当知。言城主者即有漏识。复有说者。心是内法。遍一切处。能有所缘。内者。内入所摄。遍者。从阿毗地狱上至有顶。能有所缘者。缘一切法。复有说者。能起善不善尸罗。如说。善不善尸罗。皆因心起。复有说者。心起恶法生恶道中。心起善法生天人中。如世尊言。诸比丘。都提夜子叔迦摩纳婆。以向如来生恶心故。身坏命终。如掷真珠顷当堕恶道。比丘都提夜子叔迦摩纳婆。以向如来起善心故。如掷真珠顷身坏命终。当生善道。复有说者。此心为主。多所统摄。如说。此五情根各行境界。心悉能行种种境界。复有说者。如心行于缘。数法皆随。犹如雄鱼。其所住处雌鱼皆随。复有说者。心是数法所依之处。复有说者。心所依受身之处无不有心。数法不尔有增有减。复有说者。若心不调伏。不守护。不净修。数法亦尔。若心调伏守护净修。数法亦尔。复有说者。若心不伏数法不伏。以不伏故。流行色声香味触法。若心折伏数法亦伏。以折伏故不行色声香味触法。如滤水筒。上开则漏上闭则止。彼亦如是。复有说者。世尊先说心速疾回转。当知余有缘法。亦速疾回转。如经说。我不见一法速疾回转过于心者。难以喻知。问曰。如余经说以猿猴为喻。今何故言难以喻知。答曰。或有说者。此经难以喻知。不言不以喻知。所以者何。非凡人能作。不易作。不过时作。非无慧者作。非凡人作者。唯佛能作。不易作者。用功能作。不过时作者。佛日出世。尔时能作。非无慧作者。非粗心乱意之所能作。又非凡作者。能知善心起住灭相。亦知出入及知方便。如佛缘觉及诸弟子。善于总相别相。复有说者。言难以喻知者。喻若同若相似。同者。如说心速疾回转。其犹如受。此是心法。经先已说。若非心法。喻不相似。复次难以喻知者。不以少功而能得知。复次难以喻知者。如心速疾能有所缘。彼喻亦尔。而无有法与心等者。犹如猿猴。从一枝至一枝顷。心想回转。有百千刹那。尊者波奢说曰。世尊为化众生。还以心喻心。彼猿猴轻躁躁动皆心所为。问曰。彼心可以一法为定喻不。答曰。或有说者。有谁能作。唯佛能作。但无能知者。如佛化作一刹那以喻心而无知者。是故比丘应善知心。应善知心回转。乃至广说。问曰。善知心善知心回转。有何差别。答曰。或有说者。无有差别。言善知心即是善知心回转。复有说者。有差别。若观心总相是名善知心。观心别相是名善知心回转。复有说者。若观心。是名善知心。若观数法。是名善知心回转。复有说者。若观心念处。是名善知心。若观法念处。是名善知心回转。复有说者。若观识阴。是名善知心若观余阴。是名善知心回转。复有说者。若观意入。是名善知心。若观余入。是名善知心回转。复有说者。若观七识界。是名善知心。若观余界。是名善知心回转。复有说者。若观心自相。是名善知心。若观心所缘行处。是名善知心回转。复有说者。若观识。是名善知心。若观识住处。是名善知心回转。尊者波奢说曰。若知有欲心是名善知心。若知转离欲心是名善知心回转。如有欲心转离欲心。有嗔心转离嗔心。有痴心转离痴心。散乱心摄心。懈怠心精进心。有掉心无掉心。少心多心。有染心无染心定心不定心。修心不修心。解脱心不解脱心。系心不系心。当知亦如是。尊者佛陀提婆说曰。世尊言善知心回转者。即是善知心异名说耳。如定犍度说。我弟子中善知心回转。摩诃般特迦是也。此即说心念处。名善知心回转。

问曰。颇住一刹那顷。当得世第一法。不当得所依缘耶。当得所依缘不当得世第一法耶。亦当得世第一法及所依缘耶。亦不当得世第一法及所依缘耶。答曰。有。应作四句。若依未来禅。当得正决定。住增上忍一刹那顷。当得世第一法。不当得所依缘者。除未至禅所摄世第一法现在前及所依缘。谓诸余未来世第一法也。当得所依缘。不当得世第一法者。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摄世第一法所依缘也。当得世第一法及所依缘者。谓未来禅所摄世第一法现在前及所依缘也。亦不当得世第一法及所依缘者。谓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所摄世第一法。诸余所依缘。问曰。颇住一刹那顷当得世第一法缘有缘法耶。当得缘无缘法耶。当得缘有缘无缘法耶。不当得缘有缘无缘法耶。答曰。有。住增上忍应作四句。初句者。谓世第一法。能缘心心数法也。第二句者。谓世第一法。能缘色心不相应行也。第三句者。谓世第一法。能缘心心数法色心不相应行也。第四句者。除上尔所事。

彼作经者说世第一法。凡作七论。五是根本。二因论生论。五根本者。从云何世第一法。乃至根相应。二因论生论者。谓当言一心当言不退。造毗婆沙者。因此造论广现多文。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成语名称仪态万千成语拼音yí tai wàn qiān成...

以逸击劳 以逸击劳

以逸击劳成语名称以逸击劳成语拼音yǐ yì jī láo成语...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

以鱼驱蝇成语名称以鱼驱蝇成语拼音yǐ yú qū yíng成...

以铢程镒 以铢程镒

以铢程镒成语名称以铢程镒成语拼音yǐ zhū chéng yì成...

最新文章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

惟有主,则天地万物自我而立;必无私,斯上下四旁...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德动天...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

惟智者能调,达人自玉。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惟智者...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

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古诗原文[挑错/...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古诗原文[挑错/完善...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古诗原文[挑错/...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宋...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